《抗敌歌》《游击队歌》《红旗颂》……红色音乐如何串起上海百年文化记忆
红色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密码与时代发展印记。上海是左翼文化运动的中心阵地,也是红色音乐创作与传播的重要源头。从革命年代的救亡歌声到新时代的文化强音,一条完整的红色音乐叙事链在上海形成,成为了上海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密码与时代发展印记。上海是左翼文化运动的中心阵地,也是红色音乐创作与传播的重要源头。从革命年代的救亡歌声到新时代的文化强音,一条完整的红色音乐叙事链在上海形成,成为了上海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不久,在中俄联合举办的“和平薪火时代新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动现场,俄罗斯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以中文倾情演绎了这首词曲均由贺绿汀创作的、耳熟能详并承载深沉历史记忆的经典旋律。当铿锵有力的音符在耳畔激荡,仿佛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仪式正式开始前,《松花江上》的歌声响彻全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2日,由区委宣传部、区人武部、区教育局主办的“全民国防教育月”示范活动,“永不磨灭的歌声”宝坻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音乐思政公开课,在美丽的潮白河国家湿地公园“潮白谣”音乐舞台激昂唱响,一首首战歌,激荡